网站首页 教学论文 教案中心 试题中心 课堂实录 人教说课 教学课件 课文原文 练习答案 写作范文 网站地图  
 
 
   
  您当前位置:人教小语资源网 >> 教学论文 >> 浏览文章 
搜索:
《家乡美》说课材料

《家乡美》说课材料

作者:佚名 来源:网络 点击数: 添加日期:2009年02月12日  字体:

  

第七届全国创新杯教学艺术大赛

《家乡美》说课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下午好!

我是本乡本土的一位教师,来自吉林市丰满区第三小学,我叫刘吉兴。能参加这次说课比赛我非常高兴,所以借助今天的说课,我想向各位介绍家乡、赞美家乡。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家乡美》(点击课件:家乡美)
     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把本节课设计成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目的是让学生在开放式的教学活动中,自主地学习、创造地学习,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热爱家乡的良好品质。

接下来,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反思三个方面来说课。

首先我来说第一方面:教学目标。

由于《家乡美》这个学习主题实践性、生活性很强,如果给学生创造在生活中寻找语文学习的空间,学生将能够自主地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确立了三个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激励学生去搜集资料,了解家乡,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           在实践中让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愿意与人交流、合作,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           在搜集素材时,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相关的语言文字。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激励学生去深入地了解家乡,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感,这也是本课的难点。
    在第二方面教学流程中,我主要通过三个小环节来介绍。

第一环节:走近家乡。各位请看(点击:吉林风光)这是吉林市在中央电视台申办魅力城市展播中的一段,一曲二人转融尽了吉林的风土人情,给学生以最强的视觉冲击,让他们眼前一亮,心头一震,“哎,那不是我们常去玩耍的世纪广场吗?”使学生们感到身边耳熟能详的事物竟是那么美丽,自豪之感,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第二个环节是游赏家乡。

首先让孩子们畅谈他们对家乡的印象,根据学生谈话,概括出四个方面:风景名胜、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物产资源。引导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话题,组成导游小队,班级成立导游团。由团长公布合格导游的语言标准。导游的八言原则即对学生的口语交际提出了要求,避免表达的随意性。

然后各导游小队交流信息,畅谈家乡。在学生组内交流之后,由各小队借助风光片现场导游。请看大屏幕(吉林风光图片)您现在看到的是风景优美的松花湖,世界闻名的吉林雾凇------每个小导游都能做到语言优美,仪态大方,各小队间竞争激烈,掀起了一个又一个课堂小高潮。其中有两处让我深有感触。其中一处是一个小队谈到民俗风情的时候,情绪高涨,课堂上唱起了家乡的二人转,请各位欣赏当时的教学片断。(点击播放教学录像)虽然学生唱得有些走调,跳得有些滑稽可笑,但这正是他们对家乡民俗文化热爱之情的自然流露。

还有一处,有个小导游在介绍风景时脱口吟诵江泽民主席赞雾凇的诗:“寒江雪柳,玉树琼花。吉林树挂,名不虚传。”其它小导游也不甘示弱。有的说雾凇“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的说看雾凇要“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赞松花湖的“水明三峡少,林秀西子无。”赞河灯的“一池江水半江灯,繁星点点落江城”。孩子们诗兴盎然,我借机指导学生朗诵并积累这些优美的语言文字。

叶澜教授说过:“要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活力。”我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想给学生们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展示的平台,创造一种口语表达的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交流、倾听,提高表达能力。而随着活动的开展,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话题不断生成,学生在活动中兴趣盎然,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正是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体现,这是我在设计时所没有预见到的。

第三环节:描绘家乡

此时此刻,学生们学到深处,情到深处,我及时引导学生把自己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用一首小诗或几句优美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自己收集的吉林风光明信片上,邮给远方的亲朋好友。有的学生写到:“人杰地灵垂青史,物华天宝冠中华。”还有的这样写:“春踏青,夏避暑,秋赏叶,冬滑雪,欢迎您到吉林来!”

最后我也将板书整理成一首小诗:(点击)大秧歌,二人转,三灯三怪加三宝,四脉奇山又四绝,松花湖,五虎岛,谁不说咱家乡好!

设计这一环节,我是这样想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精神世界不断丰富,产生各自不同的情感体验,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蕴育而生,将这种情感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写的训练,正确把握了语文课程的特点。

    这是我曾经讲过的一节课,课后我反思教学,有两点思考:

1、《语文课程标准》多次从不同的角度强调,语文知识的教学和训练不能代替语文实践和实践中的经验积累。在这节课中,我的教学不够大胆,实践性达到了,但实效性没有完全达到,如能带领学生走近真山真水中实地导游,这种体验应该是受益终生的,这是让我遗憾的。

2、《语文课程标准》特别指出:“语文课程应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学生正是在实践中积累了语言,所以谈到雾凇时会吟诵出“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优美的诗句。积累是表达的基础;而运用能强化、深化发展原有的积累。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加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最后请允许我代表四百万江城父老,再次欢迎您的到来!  
寻找更多的资源在人教小语资源网:pepxiaoyu.cn

本页地址:http://linshi.123ttt.com/html/jiaoxuelunwen_508_11534.html

分享按钮

 

Copyright©2008PepXiaoYu.Cn人教小语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11015604号-4
皖公网安备 34162302001377号 人教小语资源网所有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联系邮箱:pepxiaoyu@163.com